腦科學國際團隊建立新型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中新社深圳6月13日電 (記者 鄭小紅)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下稱“深港腦院”)和深圳市籌劃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下稱“腦設施”)研究平臺,13日發布最新動態稱,腦科學國際團隊聯合攻關,成功制備出新型模擬人類自閉癥SHANK3基因突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羅云鵬 攝
這一模型的建立為自閉癥機理的解析以及臨床干預方法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是近年來國際神經科學界在腦疾病動物模型研究方向取得的關鍵性突破之一。該成果以長文形式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
《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自閉癥患者已超1000萬,其中0到14歲兒童患者超過200萬,近年來患病率仍有上升趨勢。目前醫學界尚未探知造成自閉癥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而康復訓練作為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只能起到改善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
文章作者之一、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研究員周暉暉表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與人類在進化上接近,在大腦結構與功能方面與人類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非人靈長類有望成為模擬部分人類腦疾病的比較理想的動物模型。
研究人員針對自閉癥產生高度相關的SHANK3基因進行深入研究,并發現攜帶SHANK3突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出現了和自閉癥人群相似的行為特征和大腦連接模式。
據了解,本次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成果研究依托深港腦院平臺,由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團隊合作開展。
論文作者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研究所所長羅伯特·德西蒙表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未來對理解自閉癥的病理、促進藥物研發與應用將起到積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