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樣給自閉癥孩子做干預,更輕松
想要把自閉癥孩子干預好,參考ROCK理論,把干預融入日常生活。
R.O.C.K
R:repeat(重復教學)
英語有句諺語:repeatisthemotherofskills.翻譯過來是:重復是技能之母。對自閉癥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我們每天做的事情有很多都是重復的,比如:吃飯、洗臉刷牙、沐浴、睡覺……這些都是做干預的好機會。
生活中孩子不會的技能和內容,我們都需要在生活中多創造重復學習的機會。例如,孩子不會等待,那就有意識地創造等待的機會讓TA練習,孩子有等待意識后就給TA獎勵。
還有,生活相關的語言也需要在生活中訓練。
比如:在每天吃飯前,家長可以用固定的方式告訴孩子:來,我們吃飯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先說出來干什么,然后再行動。意思是,我們先說出來要吃飯,然后再搬桌椅、擺碗筷。
要想讓孩子理解、熟悉、以及使用這些日常生活相關的詞匯、語句,在孩子不熟悉之前,家長一定要注意用詞、行為統一。
即每頓飯之前都用固定的表達方式,比如:來,我們吃飯了。而不要這頓說“開飯啦”,下頓又變成“要用餐咯”。當孩子熟悉掌握并能夠應用后,再用新的說法。
O:offer(提供機會)
很多自閉癥孩子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的能力,從而全權包辦日常生活的所有事情,這樣是不對的。
機會是成長最好的禮物,作為家長,我們需要讓孩子多多嘗試、參與、選擇、主導生活。
對于自閉癥孩子來說,生活中很多看似一氣呵成的事情,執行起來都會有難度。所以,家長需要做拆分,把日常生活分成成若干個小步驟,讓孩子一點一點來參與。
用“洗澡”舉個例子。
洗澡雖然說出來只有簡單的兩個字,但細說起來步驟可不少:放水,調試水溫,脫衣服,把衣服扔進臟衣簍,把身體打濕,涂抹沐浴露,沖洗干凈,用毛巾擦干,穿上衣服……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給TA一個機會,讓TA完成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環節。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家長需要偷偷懶,放開手讓孩子來,你會發現意料之外的驚喜。
C:cue(使用提示)
當然,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這時候家長別急著直接出手,先給TA一些小小的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提示需要根據孩子能力的發展由明確向自然過渡。
舉個例子,在外碰到長輩禮貌問好。
當孩子還沒有意識向長輩問好時,家長需要先主動熱情地打招呼,然后拉著孩子的手,并帶著TA說:叔叔好!
當孩子明白見到長輩需要問好,但還不能獨立完成時,家長可以給出明確的指令,告訴孩子:請說叔叔好!
多次以后,當孩子有意識打招呼但不穩定時,家長只需要自己問好,然后看著孩子,自然提醒:“要說……”。
直到孩子看到長輩后,可以自然主動地打招呼。
當然,在訓練過程中,如果孩子單純靠“聽”執行指令不太理想時,家長可以利用視覺的方式給孩子提示,包括圖片,文字,流程圖,社交故事等。
相比靠聽覺接收信息,很多自閉癥孩子視覺接收信息更強。所以,家長可以把日常生活做成卡片,讓孩子看著卡片說出來。
K:keep(保持趣味)
想要讓干預有效果,持續進行是王道,而能夠持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吸引孩子興趣。所以呀,家長需要花點小心思,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迎合孩子的興趣。
比如:
在日?;又?,家長可以用兒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吃飯歌、洗澡歌、運動歌;在沐浴時,放幾個孩子喜歡的戲水玩具;在給孩子指令時,抑揚頓挫夸張語氣的表達……這些小小的細節,都可以讓單調的活動變得有趣!
還有,鼓勵很重要,對于孩子的正向行為,要及時給予強化,強化有助于孩子樹立信心,可以讓TA更好地堅持下去。
特別申明: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自閉一束光的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gaowenwei@myqingfeng.cn(我們是公益性組織,發布或轉載文章出于傳遞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不以盈利為目的,如果不允許轉載貴公司及個人的資訊,煩請及時溝通,我們會立即刪除)